不以口腹 肆情炰脍含义和解读
不以口腹 肆情炰脍
训曰:饮食之制,义取诸鼎①,圣人颐养之道也。是故古者大烹,为祭祀则用之,为宾客则用之,为养老则用之,岂以恣②口腹为哉?《礼·王制》曰:“诸侯无故不杀牛,大夫无故不杀羊,士无故不杀犬豕,庶人无故不食珍。”《论语》曰:“子钓而不纲,弋不射宿。”古之圣贤,其于牺牲③禽鱼之类,取之也以时,用之也以节。是故朕之万寿与夫年节有备宴恭进者,即谕令少杀牲。正以天地好生,万物各具性情而乐其天,人不得以口腹之甘而肆情炰脍④也。
【注释】
①鼎: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也可作为礼器。
②恣:放纵。
③牺牲: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。色纯为“牺”,体全为“牲”。
④炰脍(fǒu kuài):炰,蒸煮;脍,细切的肉。
【译文】
训言说:饮食制度,其大道取之于作为礼器的鼎,这是圣人保养身体的途径。因此古代的人烹饪丰盛的食物,主要是用于祭祀,用于宴请宾客,用于供养老人,难道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吗?《礼记·王制》说:“诸侯无缘无故不宰杀牛,大夫无缘无故不宰杀羊,士无缘无故不杀猪狗,平民百姓无缘无故不吃珍馐美味。”《论语》说:“孔子钓鱼但不用网捕鱼,不用箭射夜宿的鸟。”古代的圣贤,对于祭祀用的牲畜以及禽鱼之类,总是按一定季节来获取,享用也有所节制。因此在我的寿诞之日和每年的节日,有准备宴席进呈给我的,就下谕旨让他们少杀牲畜。正是因为天地有好生之德,万物才具有各种各样的性情,而快活地享受着它们的世界,人们不要为了满足自己口腹的甘美而肆无忌惮地蒸煮它们。
【解读】
丰盛的宴席,一般只用于招待宾客,或者盛大节日的庆祝,这种风俗习惯是自古就有的。平常的一日三餐,多以粗茶淡饭为主。大鱼大肉之类的食物虽然更能增进人们的食欲,但从养生的角度来说,反而不如粗茶淡饭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。尤其是过多地食用鱼肉之类的东西,会引发各种疾病,诸如脂肪肝、高血压、高血脂等。现代之所以有不少人“三高”,与生活饮食的不节制不无关系。所以,倡导素食,仍是我们用来养生的重要理念。禁止滥杀生,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界的生灵,而且也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。
在线读书:http://www.yueDu8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