骑射之道 幼学乃精含义和解读
骑射之道 幼学乃精
训曰:射、御居六艺①之中,二者相资为用。古人御车虽见于经史,然其法不可得而详;而我朝满洲骑射,其功用则有不可胜言者。盖骑射之道,必自幼习成,方得精熟②,未有不善于驭马而能精于骑射者也。抑且乘骑不惮③,方克善驭。如我朝满洲并外藩诸蒙古,以及索伦、达呼里等俱娴于骑射者,盖因自幼乘马,十余岁即能驰骋,故尔马上纯熟,善于控御也。当称狩④之时,猎骑云屯,风生电发,其中精于骑射者,人马相得,上下如飞,磬控⑤追禽,发矢必获。观之令人心目俱爽,诚所谓不失其驰、舍矢如破也。夫善驭马者之逐兽也,驰驱应范,远近合宜。即马之调习者,亦知人意之所向,兽远而就之使近,兽合而开之如法。恰当发矢之时,另有一番努力之状,是惟良骥⑥为然也。复有人精于驭马者,不择优劣,乘之惟见其佳。盖人能显马,而马亦能显人也。
古代骑射图
【注释】
①六艺:指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种技能。出自《周礼·保氏》:“养国子之道,乃教之六艺:一曰五礼、二曰六乐、三曰五射、四曰五驭、五曰六书、六曰九数。”
②精熟:精通熟悉。
③惮:畏惧,害怕。
④弥(×iǎn)狩:打猎。古代称秋季打猎为狝,冬季打猎为狩。
⑤磬控:纵马和止马。泛指驭马。
⑥良骥:品种优良的马。
【译文】
训言说:射箭和驾车是六艺中的两种,二者相互配合发挥着作用。古人驾车的事例虽然在经史上多有记载,但他们驾车的方法却是难得其详;而我大清皇朝的满洲骑射,其功用却是难以言尽。大概骑射这种技艺,一定要从小就学,才能够精通熟练,没有不会骑马而能够精通骑射之术的。只有不畏惧骑马,才能够很好地驾驭马。像我们满洲与外藩蒙古,以及索伦、达呼里等民族之所以都娴熟于骑射,大概是因为从小就骑马,十多岁就能纵马奔驰,因此马上功夫纯熟,善于控制驾驭马。当人们打猎的时候,猎马云集,呼啸生风,奔驰疾如闪电,其中那些骑射技术精湛的人,人与马配合得十分默契,一上一下就像飞起来一样,收纵自如地驱使着马匹追赶飞禽走兽,只要发箭必定有所收获。看到这种骑射技艺俱佳的精彩场面,不由会使人感到赏心悦目,这真可以说是不枉驱马奔驰,射箭定不虚发啊!善于骑马的人追赶禽兽,策马奔驰符合骑技规范,无论远近都能够得心应手。那些经过调教训练的马,也懂得人的意图所向,禽兽离得远就放开四蹄跑近它,禽兽聚拢在一起就设法使它们分开。正当骑手开弓放箭的时候,马儿也做出一番努力的姿态,只有良马才能做到与射猎之人的密切配合。当然,也有善于驾驭马的骑者,不论马是优是劣,只要他骑上去,就能人马配合得相得益彰。这是因为骑技精湛者能使马更好地发挥它作为脚力的作用,而优良的马也能使骑士更好地展现其骑技。
【解读】
满族和蒙古民族一样,也是一个马上民族。很多人从小就练习骑马射箭。等到长大成人,已成为技艺精湛的骑射手。因此,康熙才有骑射当从幼小时学起的经验。其实,不只是骑射,其他技艺,诸如舞蹈、戏曲、武术、杂技等,也都是从小学习比较好。自古英雄出少年,少年立志往往可以决定人的一生。骑马与射箭之所以一定要从小开始练习才能够技艺精湛,是因为幼小的时候人的筋骨还没有完全长成,轻便灵活,比较容易适应骑马等超强度的训练;而到了成年的时候筋骨就会变得僵硬,反而不利于进行超强体力的锻炼。因而凡是与超强度的体力训练有关的技术多从幼年便开始学习。
在线阅读网全本在线阅读:http://www.yuedu8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