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含义和解读
弧矢之利 以威天下
训曰:古昔征战,尝用弩箭①,至我朝时,弓矢甚利,故弃弩箭而不用。今苗蛮人②尚用弩箭者,彼处尽大山深涧,伊等鸟枪少,而弓矢又不能远射,故仍用弩箭。朕近日制弩试之,所至固远,然不得准,贯革力亦微。上弩而又加箭,亦不甚便,但平日作玩具可耳,实在应用之处,则不可恃。如我朝之弓矢,连射不误,贯革力大,迎敌者如何对立?是故自古以来,各种兵器能如我朝之弓矢者,断未之有也。
康熙戎装像
训曰:我朝祖宗开创以来,孤矢之利,以威天下,伐虣③安民,平定海内。今朕上荷祖宗庇荫,坐致升平,岂可一日不事讲习?故朕日率尔诸皇子及近御侍卫人等,射侯射鹄④,备仪备典,八旗官兵以时试肄。朕常临御校场,历观兵卒,等其优劣,赏赐褒嘉,黜陟劝勉,故尔旗分佐领,各各娴习⑤弓马,武备足观。《礼》曰:“男子生,桑孤蓬矢六,以射天地四方。”天地四方者,男子所有事也,故必先志于其所有事。又曰:“射者,进退周旋必中礼,内志正,外体直。”又曰:“立德行者莫如射,而射者所以观德也。”故“孔子射于矍相之圃,盖观者如堵墙”。《易》曰:“射隼射雉⑥。”《诗》曰:“决拾既饮⑦,弓矢既调。”“角弓其觩,束矢其搜。”“敦弓既坚,四⑧既钧;舍矢既均,序宾以贤。”《书》曰:“若射之有志。”子曰:“射不主皮,为力不同科。”“射有似乎君子,失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。”周礼以射法治射仪,然则古圣经书,射以垂训,历历可监。习射上功,宾兴择士,况我国家,立德立功,振兴要务,自当严加训练,多方教谕,不可一刻废懈也。
【注释】
①弩箭:即弩弓,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。
②蛮人: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。
③伐虣(bào):征伐暴乱。虣,通“暴”。
④射侯射鹄:指用箭射靶。侯,用兽皮做的靶子。鹄,箭靶。
⑤娴习:熟悉。
⑥射隼(sǔn)射雉:高射鹰隼低射野鸡。
⑦决拾既佽(cì):射箭的用具依次排列。决,通“抉”,古代射箭用具,多用骨制,套在右手拇指上,用以钩弦。拾,套袖,革制,套在左臂上,用以护臂。佽,依次排列。
⑧(hóu):古代打猎的一种箭。
【译文】
训言说:古时候两军交战,曾经使用弩箭,到我们清朝的时候,弓箭经过改进已经非常锐利,所以舍弃弩箭而不再用。如今苗族人还在使用弩箭,他们居住的地方全是高山深涧,鸟枪少,而弓箭又难以发挥远射的作用,故而仍旧使用弩箭。我近期制作了弩并试验它的效果,其发射的距离固然比一般的弓箭远,然而难以射准目标,其穿透甲胄的力量也微弱得多。上弩并且加箭,也不是很方便,平日里用来作为玩具还可以,正当的使用场合,就不能依靠它了。像我们清朝制造的弓箭,即便是连续发射,也不会错失目标,尤其是穿透甲胄的力量强大,是迎面的敌人难以抗拒的。因此自古以来,各种兵器能够像我们清朝的弓箭那样发挥威力的,是绝对没有的。
训言说:我大清皇朝自从祖宗开创基业以来,便拥有锐利的弓箭,因此威震天下。征伐暴乱,安抚百姓,终于统一天下。如今,我上承蒙祖宗庇护,轻而易举地得到一个和平稳定的天下。怎么可以一天不演习武艺、讲论兵法呢?因此我带领你们这些皇子以及近御侍卫等人,以箭靶为目标,弯弓射箭,完备礼仪制度。以八旗子弟为主的官兵按时进行比试练习。我经常亲自到校场,多次观看士兵操练,以对其优劣进行等级评定,并作为赏赐嘉奖、升迁罢黜的依据。因此,各旗分属于佐领统辖,分别练习弓马技术,武装整齐以备检阅。《礼记》说:“男子出生之后,就给他一张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梗做的箭,让他用来射天地四方。”所谓天地四方,是男人所从事的事业,故而应当让他先立志于其所应当从事的事业。又说:“善于射箭的人,进退时的动作一定要符合礼仪规范,内心的意志一定要正,身体一定要平直。”又说:“树立德行,没有比得上学习射箭的了。而箭术的优劣正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德行的高低。”所以“孔子在矍相的菜园里射箭,围观的人密集得像一堵墙一样”。《周易》说:“高射鹰隼低射野鸡。”《诗经》说:“射箭的用具依次排列,弓箭已经调好。”“角弓的弦已经绷得很紧,被束缚的箭正在搜寻目标待发出。”“宝雕之弓非常坚硬,四支箭已经均匀地搭在弓弦上,猛力发出同时射中靶心,周围的宾客次序排列显得高雅不俗。”《尚书》说:“像射箭一样有目标。”孔子说:“衡量射技的高低不一定要看是否穿透箭靶,因为每个人的力气大小不同。”“射箭有些像君子行道,没有射中箭靶的中心,应该反过来从自身寻找原因。”周代的礼制用射箭的方法来制定燕射的礼仪,那么古代圣贤的经典之书,用射来作为垂示教训,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。在古代,学习射技被视为上功,统治者常以之设宴为尊贵的宾客助兴,用来选贤进能。何况我大清皇朝把射箭作为立功树德、国家振兴的首要任务,自然应当严加训练,多方教习,不要有片刻的荒废与懈怠。
【解读】
弓箭的发展,有着数千年的历史。早在商周时期,射就作为六艺之一受到人们的重视,它既可以强身健体,又显示了一定的礼仪,同时也是选贤进能和衡量德行的标准之一。满清民族和元朝的蒙古人一样,都以善射为名。锐利的弓箭,曾经是满清人的骄傲。清人依靠它,一举征服了天下,从而开辟了清朝三百年的基业。所以,康熙把弓箭放在用来威震天下的重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。在当今社会,弓箭虽不能在军事上发挥威力,但作为十八般武艺之一,仍然受到武林界和体育界的重视。同时,射箭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非物质遗产,我们仍有必要将它发扬光大。
在线读书:http://www.yueDu8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