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斋为善 首戒其心含义和解读
持斋为善 首戒其心
训曰:凡人存善念,天必绥①之福禄,以善报之。今人日持念珠②念佛,欲行善之故也。苟恶念不除,即持念珠,何益?
训曰: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③,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。《易·系辞》曰:“斋戒以神明其德。”所谓斋者,齐也,齐其心之所不齐也。所谓戒者,戒其非心妄念也。古人无一日不斋,无一日不戒,而今之人以每月之某日某日持斋,已与古人有间④;然持斋固为善事,可以感发人之善念,第不知其戒心何如耳。
【注释】
①绥:安抚。
②念珠:又称为“念佛珠”,指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串珠。
③持斋:指遵行戒律不吃荤食。佛教原谓过午不食,后多指素食。
④间:间隙,距离,差别。
【译文】
训言说:凡是心存善念的人,上天一定会用福报来满足他,用善来回报他。现在的人每天手持念珠念诵佛号,这正是想要行善的缘故。倘若心中的恶念不清除,即便是手持念珠空念佛号又有什么用呢?
训言说:近来世人把不吃肉作为持斋的标准,哪里知道古人持斋是与持戒同时进行的。《易·系辞》说:“古代的圣贤进行斋戒,使自己的德行化为神明。”所谓的斋,就是齐的意思,努力使其内心良莠不齐的品质向高处看齐。所谓的戒,是指戒除自己内心的非分之想与邪僻之念。古人没有一天不持斋,也没有一天不守戒,然而我们今天的人常常是在每月的某一日持斋,这已经和古人有了很大的差别;不过,持斋毕竟是行善积德的好事,它可以使一个人感发善念,但不知他的守戒之心到底怎样。
【解读】
斋戒的目的,为的是积德行善。所以,吃斋念佛,不只是一种信仰,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吃斋念佛提升自己的善行。如果心里没有善念,即便是吃斋念佛也没有任何意义。所以,吃斋念佛只不过是内心向善的一种外在形式,但并不代表内心的善念。在宋代,有不少出家的僧人,像佛印等,并不斋戒,和世俗人一样吃肉喝酒;而在日本,出家的僧人是可以结婚生子的。这说明,形式并不是主要的,关键在于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善心。
在线阅 读 网:http://wWw.yuedu8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