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事空谈 不如眼见含义和解读
凡事空谈 不如眼见
训曰:凡事只空谈,若不眼见,终属无用。《诗》云:“伯氏吹埙,仲氏吹篪。”然而实见埙篪①者有几人?一岁除日,乾清宫正陈设乐器,朕召南书房汉大臣、翰林等降旨云:“尔等凡作诗赋,多以埙篪比兄弟,问尔埙篪之形如何,皆云不知,因命内监将乐器中埙篪取与伊等观看。伊等看毕,欣然称奇,以为臣等惟于书中见之,即随口空谈,谁人实见埙篪?今日方得明白也。”凡事皆如此,必亲见亲历,始得确实。若闻之他人或书中偶见,即据以为言,必贻笑②于有识之人矣。
【注释】
①埙篪(×ūn chí):乐器名,前者如梨形,后者如笛状,但因发音原理相同,音色相近,两者在一起演奏可以获得音色和谐的效果。
②贻笑:留下笑柄。
【译文】
训言说:凡事只是空谈,如果没有亲眼所见,那么终究是无用的。《诗经》说:“长兄吹埙,小弟吹篪。”然而真正见过埙篪的人能有几个呢?有一年除夕,乾清宫里正在陈列各种乐器,我召集南书房那些汉族大臣、翰林到此参观,并且降旨给他们:“你们平常写作诗赋,大多把埙篪比作兄弟,但是我问你们埙篪的形状是什么样的,可你们都说不知道,因而我特意命令太监把乐器之中的埙篪拿出来让你们观看。你们看完之后,都欣喜得连连称奇,认为你们只是在书上见过,于是就随口空谈,有谁能见过真正的埙篪呢!到今天才算真正明白了。”凡事都是这样,一定是自己亲眼见到、亲身经历的,才能够准确无误。如果只是听闻他人所说,或者是在书中偶然所见,就根据它盖棺定论,一定会被有见识的人贻笑大方的。
【解读】
俗话说得好: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。只有亲眼所见,才能够盖棺定论。那种只从书上见到就随意谈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,否则有可能是错上加错。盲人无法亲眼看到象,仅凭摸到的部分来给象下定义,结果与真正的象有天壤之别;赵括空自纸上谈兵,结果在实战中一败涂地。所以,康熙凡事“必亲见经历”的观点很有见地,至今仍为人们所尊崇和效法。尤其是对于那些仅凭道听途说就人云亦云的言论,“眼见为实”更是重要的衡量标准。
在线阅读:http://www.yuEdu8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