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量权衡 改易非一含义和解读
度量权衡 改易非一
训曰:《书》云:“同律度量衡①。”《论语》曰:“谨权量。”盖为禁贪风,除欺诈,所以平物价而一人情也。今市廛②之上,闾阎③之中,日用最切者,无过于丈尺升斗平法。其间长短大小,亦或有不同,而要皆以部颁度量衡法为准。通融合算,均归画一,则不同而实同也。盖以大同者定制度而随俗者便民情,斯为善政。自上古以迄于今,几千百年,度量权衡改易非一,苟一旦必欲强而同之,非惟无益于民生,抑且有妨于治道,此又不可不留心讲究者也。
【注释】
①度量衡:指用来计算长短、容积、轻重的物体的通称。度计算长短,量测量容积,衡计量轻重。度量衡的出现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,秦始皇时期得到统一。
②市廛(chán):店铺集中的市区。廛,指市场上储存货物的房舍。
③闾阎:本指里巷内外的门。后泛指里巷,即街巷、胡同。
【译文】
训言说:《尚书》说:“统一了音律、度量衡。”《论语》说:“谨慎审定度量衡制度。”度量衡的发明,主要是为了禁止贪婪的风气,杜绝欺诈的行为,使物价趋于公平而统一人情。如今在店铺集中的市区与街巷之中,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迫切的,没有比得上丈尺升斗平法的。而它们中间的长短大小,或许有一定的差异,但都是以户部所颁布的度量衡法为准。变通合算,平均归拢整齐划一,虽然有些小的差异而实质上却是相同的。能够从大的层面的相同作为标准来制定社会制度,同时随顺人们的风俗习惯以方便民情,这就是“善政”。从上古时期一直到今天,几千年来,度量衡几经改易,并不统一,如果一定要让它完全相同,非但对于国计民生没有什么好处,而且不利于国家治理,这又是不可以不留心研究的。
【解读】
度量衡的发明,不仅给人们的交易带来了许多方便,而且也使人们从此有了趋于公平的依据。数千年来,度量衡虽然屡经改易,使用的方法有所差别,但作为公平标准的依据这一点是相同的。只不过所谓的“同”是相对而言,再精确的度量衡仪器也有一定的误差,但只要不是误差得太离谱都是允许的。我们今天仍需要利用度量衡仪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、重量和质量,一些不法之人常常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而私自更改度量衡仪器,从而给他人的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。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,它既违背了市场交易公平的原则,也不符合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不得侵害他人财产的法规。因而,相关部门设定专门的测量仪器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康熙将度量衡的改制与使用纳入治国之道是有远见的,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改革也是一个极好的借鉴。
在线阅读:http://www.yuEdu88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