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妙弥补失言的过错
“失足可以很快弥补,失言却可能永远无法补救。”富兰克林的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。在公众场合与人交谈时,出现失言的情况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,甚至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。一位剃头师傅家被盗窃。第二天早上,来了一位顾客,见剃头师傅愁容满面,就问他为何,剃头师傅回答道:“我辛辛苦苦一年靠剃头攒下的积蓄昨夜被小偷偷去了。唉!想一想,权当替小偷剃了一年的头吧!”顾客一听,还没坐下就生气地走了。像这样不会说话的剃头师傅,真是砸自己的饭碗啊!
一个人如果感到紧张就容易冲口而讲出不合时宜的话,经验不足的人碰到这种情况,往往懊悔万分,心慌意乱,越发紧张,接下去的表现则更为糟糕。有些年轻人发觉自己说错话后会停下来默不作声,或伸伸舌-头,这些都是不庄重、不严肃的表现。
在一些较为正式的交际场合发生口误导致失言,这是令每一个人都感到尴尬的事。失言不但可能引起误会和不快,还有可能被对方抓住把柄,丧失在交际中的主动地位。其实,失言虽然不可避免,但是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。
事实上只要积累经验、掌握技巧,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失言所带来的不良影响,甚至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。
有位女主持人主持-个演讲比赛,本来应该说:“下面演讲幵始。”结果说成:“下面演唱开始。”结果引起全场的哄堂大笑。好在这位小姐临乱不惊,镇静了一下说:“对不起,我坐了一夜飞机刚从泰国回来,看到台下这么多精英太紧张了,所以说错了,请大家给我点儿掌声鼓励。”此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气氛反而更加活跃了。
因此,失言并不可怕,用巧妙的方法就可以弥补失言的尴尬。为了使自己的错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,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心境,最要紧的就是掌握必要的纠错方法,这是补救失言的前提。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弥补失言呢?以下是一些小建议:
1.迅速将错误言语引到别处去
可以把正确的话接在错误的话后面,例如接着说:“然而正确说法应是……”或者说:“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……”这样就可将错话改
正。当然,还可以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,如说:“这是某些人的观点,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……”这就把自己已经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。
2.用真诚面对来道歉
有些话没有办法用其他方法来弥补了,那就只有真诚面对了。当然,道歉时也要注意方法。道歉的话也不必完全说出来,话留半句也会令自己摆脱难堪的窘境。比如,说错了话之后,见到对方不妨用“对不起,我刚才……”或者“真抱歉,我这脾气……”或者“我这人……对不起……”等这样的话,双方都心照不宣,说错者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谅解。
3.暂时将错就错
这种方法就是在错话已经说出门的时候,巧妙地将错话暂时接下去,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。其高妙之处在于,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,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,顺着说话者的思路前进,从而避免因失言所造成的尴尬。
在一次婚宴上,大家都争着向新人祝福。一位先生对这对新人说道:“走过了恋爱的季节,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。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,你们现在就好比是一对新机器……”其实他本想说“新枝”,却说错了,大家都愣在那里,这对新人更是把脸拉得老长。那位先生发觉出错,马上镇定下来,略一思索,不慌不忙地补充一句:“已过磨合期。”此言一出,大家都拍手称赞。这位先生继而又深情地说道:“新郎新娘,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。”大厅内掌声雷动,一对新人早已笑若桃花。
这位先生的将错就错令人叫绝。错话出口,索性顺着错处续接下去,反而巧妙地改换了语境,使原本尴尬的失语变成了深情的祝福。
4.用别的意思来解释
汉语的特点是一个词或一个字有很多的意思,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将说错的话形成另外一种解释。某位中年女演员穿着一件黑缎子面料制作的旗袍参加一个舞会,人们都对她赞不绝口,只有一位实在的姑娘说了句:“穿这件旗袍老多了!”刚一出口,便觉失言,她从容地补上一句:“真的,大街上穿这样的旗袍的人老多了,真漂亮!”果然,后边的话使女演员十分高兴。这里,姑娘聪明机智地把人显得“老多了”的意思偷换成穿这样旗袍的人有很多,既挽回了败局,又间接称赞了对方很时髦,可谓聪明机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