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个“挡箭牌”,将自己置身事外
许多时候,当一个人向我们发出“请求”的信号时,直接拒绝会令人觉得不好意思,而如果答应他,自己又很难办到,这时,我们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。其实,在拒绝他人的时候,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置身事外,找一个“挡箭牌”巧妙地把“不”字说出口。
一家公司的经理对一家工厂的车间主任说:“我们两家搞联营,你看怎么样?”主任回答说:“这个设想很不错,可是厂长已经决定跟先前的一家工厂搞联营了,这个我也没有办法。
在这里,车间主任就很巧妙地把责任推到厂长那里了,让方觉得拒绝
并非是他的本意,而是厂长的决定,时厂长的决定他也改变不了,事情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。
抬出后台老板,就是以别人的身份表示拒绝。这种方法看似推卸责任,但却很容易被人理解:既然爱莫能助,也就不便勉强了。
例如,有个女孩很爱收集邮票,她的一个朋友也同她一样喜欢集邮。有一天,她的朋友向她提出要交换邮票,女孩不同意换,但又怕影响她们之间的友谊,便很难为情地对朋友说:“我也非常喜欢你的邮票,但我妈妈不同意我换。”其实,那个理由只是一个借口,但朋友听她这样一说,也就很理解了,不再要求换邮票了。
看来,有时为了拒绝别人,可以含糊其辞地推脱:“对不起,这件事情我实在不能决定,我必须去问问我的父母。”或者是:“让我和孩子商量,决定了再答复你吧。”
善于拒绝他人的人总是能够找到“挡箭牌”,从而把拒绝的意思表达出来。有一位女主人,每当别人向她推销产品时,她便彬彬有礼但却态度坚决地说:“我丈夫不让我在家门口买任何东西。”自然,推销员便不再多费口舌极力向她推销了。
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,互相制约的因素很多,很多时候可以选择一个盾牌来挡一挡呢。例如有人求你办事,假如你是领导成员之一,你可以说:“我们单位是集体领导,像刚才的事,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。不过,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,最好还是别抱什么希望,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,待大家讨论后再说,我个人说了不算数。”通过这种推脱之辞,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。求人办事者听到这样的话,一般都要打“退堂鼓”了。
有一位年轻的经理经常要和客户在酒桌上打交道,长此以往,他的身\_体状况很差,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喝太多的酒了。可应酬中又免不了要喝酒,怎么办呢?后来他想到一个妙计。每当客户劝他多喝点的时候,他便诙谐地说:
&诸位仁兄还不知道吧,我家里那位可是一个“母老虎”啊,我这么酒气熏天地回去,万一她河东狮吼起来,我还不得跪搓衣板啊?”听他这么一说,客户觉得他既诚恳又可爱,自然就不再多劝了。
每个人在必要时都可以抬出甚至虚构出一个“后台老板”,把自己的意思通过这位“后台老板”表达出来,适当放低自己的位置,便能直言拒绝。这样拒绝的效果很好,而且不会得罪人,即使得罪,责任也被推到了“后台老板”那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