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防对方因被拒绝而进行反驳
也有人认为拒绝别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,只要能够善于观察对方心理,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拒绝方法,就能顺利地拒绝别人了,而且还不会伤及彼此的感情。但是,并不是说,当你把“不”的意思表达出来后,拒绝别人的工作就算是大功告成了。其实,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,或者说拒绝别人的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,很多时候还要看你如何巩固这种成果,从而达到彻底拒绝对方的目的。预防别人对我们的拒绝进行反驳,即不给对方反驳我们的拒绝的机会,使我们的拒绝贯彻到底,而不是半途而废,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:
1.要有坚定的态度.并善于了解对方
要想预防别人对我们的拒绝进行反驳,首先要求拒绝者自己要有坚定的态度,无论对方如何反驳,自己也绝不改变初衷。
预防反驳,就如同是打一场攻坚战,存在于拒绝对方的全过程。拒绝前要充分地了解对方,善于“察言观色”,做到心中有数。所谓“察言观色”,也就是说要仔细观察对方的言谈、举止、神情等,由此洞察出他的心理活动。心有所思,口有所言,通过语言这个窗口,可以窥测人的内心世界;人的举止、神情等,往往是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,通过它们有时甚至可以捕捉到比语言更真实微妙的思想,然后制订出适当可行的策略来。
例如通过言谈就可以观察出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,就会发现这样的规律:那些用夸大失真之词来维护自己的主张的人,表明他们在受这种思想的强烈支配;那些持有偏激的言辞的人,大抵是受某种观点蒙蔽,大脑一时难以转过弯来;那些说话不集中,东一榔头、西一棒子的人,显然表明他们没有坚定的主张;那些善于说谎的人,总是语意游离不定,含糊其辞;心虚的人,开口一定不会做到理直气壮。至于举止神情,则会出现紧张时,双手揉-搓;愤怒时,横眉立目;不安时,眼珠左右躲闪,思索时,用指头轻敲桌面等情况。另外,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每个人的习惯动作所表示的特殊含义,这对我们准确把握一个人的思想活动是很有帮助的。而且,每一种语言或举止神情所表达的意思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,应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具体分析,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交实践中认真把握,逐步积累经验。
只有对你所要拒绝的对象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,才能为你的成功拒绝做良好的铺塾。这样你便可以根据你所掌握的情况,采取不同的手段,实施自己的拒绝行动。
2.拒绝对方时,要保证语言的严密逻辑性
当你在拒绝别人的时候,对方极有可能会找出一些理由来反驳你,很少轻易地接受你的拒绝。因此我们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就应该时刻警惕,注意自己语言的逻辑性,随时避免给对方提供反驳自己的机会。
有些口才好的人经常使用一种让对方多说“是”的“劝诱法”,慢慢诱导对方,逐渐使•方同意自己的观点,使其就范。其方法是:在与人辩论时,并不急于讨论双方分歧的观点,而是提出一系列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,诱导对方连连说“是”,同时不忘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,取得完全一致后,很自然地就转向自己的主张。这种方法,是交际高手常用的方法,他们往往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放弃了自己的反驳,而转为与他的观点趋同。因此,在拒绝别人时,对别人的提问尽量避免说出“是”来,以免中了圈套。同时,我们还应该努力运用严密的逻辑性,对他人的反驳再次提出反驳,从而巩固自己的拒绝成果。“进攻是一种积极的防御”,某些时候,小心谨慎地预防别人的反驳,还不如主动出击,把对方的反驳“打”下去,甚至不给对方寻找反驳的机会。
3.要有充足的理由,作为拒绝对方的根据
只有充分的拒绝理由,才可能让对方真正地做到心服口服,从而自觉放弃反驳。一般的人都不会对那些理由真实、语言诚恳的拒绝进行反驳的。有一位记者临时决定去采访一位知名学者。由于是突然采访,这位学者对采访问题是没有任何准备的,大脑告诉他最好是先拒绝,但理由呢?而恰巧此时电视里正在转播一场精彩的足球赛。于是他便对这位记者抱歉地说:“对不起,我是个老球迷,现在和你谈话肯定会心不在焉的;另外,由于你事前也没有跟我打个招呼,我对你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即使现在跟你谈,也只能说些皮毛的东西,这样做对你也是不够尊重的。所以我建议你下次再来,我会利用这段时间,充分准备,到时咱们认真、踏实地谈一谈,你看怎样?”记者虽然没有完成他所希望的采访,但听了学者一番诚挚的话语后,他还是接受了对方的建议。